新一輪核電建設使工程機械行業顯現新商機 |
(發布日期:2006-11-6) 來源:
《國際工控網》
|
![]() |
|
|
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讓全世界都在努力抓住了核電這棵“救命稻草”。
清潔、安全、經濟再加上成熟的技術,核電的上述優點也印證了各國在調整電源結構時擴大核電比重這一決策的正確性。
在能源緊張的現實情況下,對于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能源極度渴求的中國來說,積極發展核電已經成為現實選擇,其緊迫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
迄今為止,我國已建設了4個核電站,11個核電機組,共870萬千瓦的核電總裝機容量。如果到2006年底,中國大陸的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7億千瓦,那么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也就在2%左右(美國20.4% ,法國77% ,日本34% ,中國臺灣21% ,2003年數據)。
國家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的關于中國核電發展的最新目標是:到201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到202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這比原來國家發改委提出的到2020年核電裝機總容量4000萬千瓦的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可以看出我國核電行業在2006~2010年期間將開始加速發展(核電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6.5%),2010~2020年間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核電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27.4%)。中國將要成為核電增長數量和增長率均居世界第一的雙冠王。
新一輪核電發展
帶動新型工程建設模式
面對我國核電發展“更短的工期、更高的質量、更低的成本”的內在要求,2006年8月25日,來自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部各部門以及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第二二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第二三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第二四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第五安裝工程公司、核工業工程技術研究設計院等核電工程建設單位的主任、總經理(院長)們匯聚北京,就企業在新一輪核電站工程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應對的主要思路和舉措進行探討。
與會代表們表示,國內核電建設企業大多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紛紛在管理、技術、機制、文化等方面采取對策,不斷創新和提高核心競爭力,這不僅能在新一輪核電建設高潮來臨之際搶占市場制高點,還將為促進我國核工業又快又好又安全地發展和早日實現我國核電建設國產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通過后,不僅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描繪了一幅新藍圖,也為我國核電建造的主力軍——中核建設集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挑戰。
據了解,雖然我國核建企業在核電站工程建設組織模式、關鍵技術、技術裝備以及人才隊伍等方面距離核電發展的新要求以及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但他們已經開始全面采取措施改變目前相對獨立的管理模式,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能力,進一步培養產業鏈經營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核電建設總承包能力,以保持在核電工程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
面對新的核電發展機遇,中核華興建設有限公司建立了“設計+土建+安裝”的核電建設總承包模式和“總部+事業部+項目部”的企業管理模式,一改以往單純的建筑隊企業形象;中核二三建設公司在中核建設集團公司的幫助下成立了核工業工程技術研究設計院,著力發展核電建設核心技術,在核電建設國產化和工程技術研發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中核二二建設公司、中核二四建設公司、中核中原建設公司以及第五安裝工程公司等核建企業也各自為迎接核電建設高峰做出了相應準備。
新模式期待戰略合作伙伴
2006年8月11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科技大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核建設集團公司與中廣核集團公司在20多年來的合作中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奠定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基礎。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有利于今后雙方的合作更科學、更高效,目標更加明確,中核建設集團愿意為中廣核集團核電工程項目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兩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之后,中核建設集團公司成員企業中國核工業第二三建設公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廣核集團公司成員企業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將在中廣核集團投資或負責建設的、按CPR1000技術路線規劃的包括大連紅沿河一期、福建寧德一期、廣東臺山一期等核電項目,以及擬采用第三代核電技術建造的陽江核電一期項目上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業主單位與工程建設單位形成的戰略合作伙伴也期待著施工單位與設備制造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隨著新一輪核電建設的大規模展開,業主單位與施工企業的專業管理人員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對設備的采購與管理將尋求更多的戰略合作伙伴參與是解決這一嚴峻問題的有效方式。核電建設的特殊施工工藝與設備配置和其對施工安全的高度關注又使得戰略合作伙伴之間的高度信任尤為重要,除了常規的土石方開挖設備以外,砂石骨料破碎篩分設備、混凝土攪拌設備、泵送設備、塔式起重機械、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械的制造企業都可以在這一輪新的核電建設中尋得商機。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