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中國致力于推動國內各行各業的現代化發展,旨在為中國人民提供高質量的工業產品和出口創匯。
實現這一目標的依托之一是現代化生產技術。在此基礎上,中國快速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和進口國。2005年,中國巿場吸納接近88億歐元機床,成為全球機床吸收力最強的國家,遙遙領先于日本和美國。中國近一半以上的機床消費依靠進口機床來滿足。
德國機床制造業是中國工業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在技術上享有卓越的聲譽和領先地位。德國機床制造業的實力在于提供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提供其它生產國無可比擬的全方位技術。對于德國供應商而言,客戶的成功是他們真正關切的,而客戶服務更是優先于一切,即是說,除了產品銷售,客戶咨詢、服務、維護和培訓均是其業務的關鍵成份。
2005年,中國占德國總海外機床需求約11%,而運至中國的出口額則占德國機床總出口的13%。過去5年,德國至中國的出口量幾乎增長了3倍,涵蓋各類型產品。2005年最主要的出口產品為磨床、加工中心、壓機、零部件和輔助設備等。自2004年以來,中國巿場一直是德國機床制造商最重要的巿場。
這并非單方面受益:因為中國機床業也是德國的第14大供應商。
在持續業務關系的拓展方面,德國機床制造業處于良好的態勢。德國在許多領域都具有專業技術及知識,可為中國買方帶來巨大益處。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機床制造業在汽車及汽車配件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在新項目建設中可具有最前沿優勢。因此,中國原設備廠商(OEM)應與德國供應商進行互利互惠的密切合作,以便在業務中繼續獲得成功。同時,對于零部件供應領域的新企業來說,與德國供應商合作可更使其在汽車行業中贏得穩固立足點。此外,其他正在發展增長的行業如造船、航空、電力、建筑機械制造等行業也可在實力雄厚、追求效率的德國供應商協助下實現現代化。通過拓展銷售和服務,德國供應商可為中國工業提供附加優勢,例如:縮短響應時間,擴大中型用戶生產能力,培訓服務和操作人員及實施電話服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