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柔性電路制造商遭遇多起破產的情況。韓國和臺灣也正經歷發展減速,而且近來其它國家也傳來了有關該行業的類似報導
。
發展減速的誘因之一是2002年至2004年柔性電路需求的驚人的增長。在此時期,柔性電路及其原料需求顯著上漲,尤其體現在多層剛/柔和無膠柔性層壓板方面。商家的總供應量不足,而客戶正尋求更多商家。新制造商進軍該市場,而眾多剛性板制造商擴大了其產品線,包括柔性電路和剛/柔電路。在這一蓬勃發展時期,20多家新原料公司開設了有關無膠層壓板的車間。
不幸的是,好景不長。盡管柔性電路需求依然強勁,但市場上商家過剩,供應量超過了實際需求。對于該行業的另一大負面影響是現有庫存的增長。在原料供應量較低的時期,買家開始累積庫存以應對未來的短缺狀況。目前,庫存水平高于所需,而該市場自2004年下半年起一直經歷發展減速的狀況。
新興小型企業的衰退現象十分顯著,其中一部分尚未取得任何收入便不得不關閉柔性電路業務。較大型制造商采取了激進措施在該行業中求生存,而這加劇了行業競爭和混亂的局面。
臺灣柔性電路行業面臨著另一種形勢。各公司對蓬勃發展時期供應問題的處理方法不盡相同。大型客戶(大多為EMS公司)決定運用自身的柔性電路生產產能。大量柔性業務從獨立的柔性公司中撤離。這些柔性制造商正力圖在商業發展的鼎盛時期求生存,而部分制造商卻面臨著嚴峻的財務狀況。
消費類市場的柔性電路需求仍不斷增長,但其需求量尚不足以滿足制造商的大量產能要求。柔性電路行業存在在的競爭和衰退現象將持續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