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該公司建設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超高壓交流示范工程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目前,變電站和線路大穿越初步設計已通過審查,超高壓主設備競爭性談判已完成,變電站監理、施工招標已結束。該工程投入商業運營后,將成為我國第一條連接華中、華北四省的超高壓電力大動脈。
“示范工程力爭2008年、確保2009年投入商業運行”,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表示。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超高壓交流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9日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是我國發展特高壓輸電的起步工程,也是世界首個雙百萬商業運行特高壓輸電工程。工程起于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南至湖北荊門,跨越黃河、漢江兩大河流,全長653.8公里,工程靜態總投資約為56.88億元,系統額定電壓1000千伏,最高運行電壓1000千伏,自然輸送功率500萬千瓦。
2004年,國家電網提出建設以超高壓電網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戰略。劉振亞認為,發展超高壓電網可以有效優化我國能源資源配置,促進大煤電、大水電發展,我國西部、北部地區可以大規模開發電力資源,傳輸到中東部地區。
到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比2000年凈增3.25萬億千瓦時,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同時,我國能源和電力負荷分布極不均衡,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可開發水能資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資源的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西部能源基地與東部負荷中心距離在500千米~2000千米。而目前500千伏電網已經開始出現輸送能力不足、輸電走廊緊缺等問題。
國家電網公司給超高壓交流示范工程的任務是:考核交流特高壓系統和設備、驗證特高壓輸電技術優越性、為后續工程提供技術儲備。
隨著后續工程建設,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將在華北和華中形成貫穿南北1000千伏的交流電網大通道,并進一步發展到華東地區,最終促成堅強的華中華東華北超高壓輸送電網,和金沙江流域等大型水電基地、外送可用的超高壓直流共同形成覆蓋東西的交直流電網,傳送容量超過2億千瓦,國家電網公司也將成為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