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冷水機組能效標準的實施與反饋分析
|
(發布日期:2007-3-22 8:54:18) 來源: |
![]() |
|
中國已經于2005年正式實施《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7-2004)國家標準,讓我們一起關注標準提出的背景、主要數據指標和標準實施后的一些反饋。
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制冷與低溫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大型制冷機組以其大制冷量、高效率而備受關注,發展很快。冷水機組以通過蒸發器生產6℃的冷凍水為主要目的,冷凝器大多數是水冷卻的,也有少數是風冷或蒸發式冷卻。在冷水機組中,螺桿式和離心式制冷機組因制冷量大、效率高、范圍廣、結構緊湊,氣體受油污染小以及正常工況下運轉平穩,壓縮氣流脈動小等諸多優點而在大型制冷場所廣為應用,成為制冷行業重要的產品之一。圖1給出了中國冷水機組產量變化情況。(注:2003年風冷式冷熱水機組歸并在了螺桿式、活塞式冷熱水機組和戶式中央空調的冷熱水機組三項中。)
落后還是先進?
通過近三年的討論和準備,中國《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7-2004)已經頒布實施,其中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其中5級是能源效率的限定值,即最低值;1級和2級是能源效率的節能值,已有相關文件規定,政府采購的產品必需要達到節能值。
表2給出了美國能效等級情況,表中數據是最低要求,國外尚沒有對冷水機組產品進行分級。由表1、表2可見,美國對能效等級要求比中國更為嚴格。說明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標準頒布后的反饋
鑒于中國目前冷水機組整體制造水平還較低、各個廠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新標準基本符合能效標準制定的宗旨和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各生產廠自行公布或檢測的數據,新標準頒布后中國冷水機組能源效率的整體表現良好,合資生產廠的產品基本都在1級和2級的水平,國內大的組裝廠的產品為3或4級水平,部分小組裝廠的產品也能達到5級水平。由于鋼材、銅材漲價,企業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在高效的同時還盡量減少原材料消耗,必需用更高的技術實現高的效率。
在國外,企業自律做得比較好,企業之間互相監督,發現競爭對手有虛假現象,可以舉報。行業協會在監管和自律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中國,由于對企業自報能效級別的監管手段尚不完善(國外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中國國情),也出現了“虛標”現象。個別企業在產品樣本或標識上有故意夸大產品能效指標或等級的現象,已引起管理部門的注意。
就技術上來說,目前的新能效標準還不完善。以制冷量范圍段第一個分界點528kW為例來分析說明。制冷量Q≤528kW的機組,比如一臺520kW的水冷冷水機組,其EER值為4.6,由新能效標準可知,此機組屬于3級能效水平,從技術層面上講,EER只需要提高0.1就能達到2級能效水平;制冷量Q≥528kW的機組,比如530kW的水冷冷水機組,以同樣的技術水準來生產,530kW和520kW的機組EER幾乎一樣,在此假設530kW的水冷冷水機組的EER值為4.6,由新能效標準可知,此機組屬于4級標準,從技術層面上講,其EER要達到的3級能效標準至少需提高0.1,要達到2級能效標準至少需提高0.5。這樣,容量400kW~528kW之間(1段)和容量1000kW~1163kW(3段)之間的冷水機組與容量528kW~630kW(2段)和容量1163kW~1300kW(4段)之間的冷水機組相比較,前者更容易提高產品的能效等級。
這樣就會使廠商較愿意生產1、3容量段之間的冷水機組,而不愿意生產2、4容量段之間的冷水機組,不利于產品的多樣化,不能更好的滿足各類顧客的要求,也不利于促進冷水機組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見圖2)。因此,新能效標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為下一個較為合理的能效標準制定做技術準備。
冷水機組發展趨勢
在節能標準和環保的形勢推動下,冷水機組出現如下發展趨勢:一是容量向超大型發展,如特靈公司生產容量為5000kW;用能效率也趨于最高,已有EER為7的機組。二是向小型化發展,如500kW制冷量,采用高轉速、磁懸浮軸承,未來可能取代螺桿機。三是半封閉機組與開式機組相互競爭,都取得了較高的性能。最后,在提高能效方面,使用R123制冷劑可使機組效率提高5%~7%;電機直接驅動,運轉部件少,可靠性很高,減少能量損失2%~4%;機組電壓可在中高壓之間選擇,機組采用低壓制冷劑,大大減少制冷劑泄漏的可能;配備先進的控制器,可以方便、有效的實現系統節能方案。
中國《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7-2004)標準的頒布對促進冷水機組產品節能和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隨著標準的實施,新技術不斷應用,行業將漸入規范期。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