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電力行業IT投資將超百億
|
(發布日期:2007-3-28 9:25:12) 來源: |
![]() |
|
電力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將進入加速發展期,電力行業信息化向前邁進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國家級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的管理模式都在向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方向發展,而信息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2006年電力行業IT投資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2007年將首次超過百億元。
計世資訊(CCWResearch)的研究結果顯示,2006年電力行業的IT投資總額為87.19億元,依然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2006年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均比較大,相比之下電網企業的增長速度更快,但發電企業的IT投資在整個電力系統所占的比重仍高于電網企業,比例達到57%。這里的發電企業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五大發電集團直屬、控股的發電廠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企業下屬少量資產尚未剝離的電廠,這一部分的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35.93%,第二部分是企業自備電廠,第三部分是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的電廠。
2007年是電力行業“十一五”信息化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一些大型的IT項目將會進一步落到實處。2007年電力供需的平衡將使更多的電力企業把精力投放在內功的磨練上,同時電力的市場化運作將導致競爭加劇,促使更多的電力企業把加強管理、強化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當作企業最主要的目標,信息化建設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最有力的手段。計世資訊(CCWResearch)的研究結果顯示,2007年中國電力行業的IT投資規模為105.7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百億元,比2006年增長21.2%,依然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
電力企業的軟硬件投資比重趨于合理,由零散的軟硬件采購逐步轉向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采購。
隨著電力行業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力行業對軟件和服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計世資訊(CCWResearch)的研究結果顯示,2007年電力行業的硬件投入在整體投入中所占的比重繼續減少,軟件和服務的投入力度繼續加大,軟硬件投資比重趨于合理。2007年電力行業的硬件投資比例占57.1%,軟件比例占27.9%,服務占15.0%。
電力企業從零散的軟硬件采購逐步轉向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采購。隨著電力行業的硬件投資逐步到位,未來對軟件和服務的投資必將逐漸超過硬件的投資比例。對第三方咨詢服務購買的上升,也反映出電力企業正逐漸從零散的硬件和軟件采購,向采購整體的應用解決方案轉移,由解決方案來帶動硬、軟件的采購,這也是信息化建設達到一定階段以后,對信息化規劃需求越來越迫切的表現。
集約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是2007年電力IT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集約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拉動了電力企業的IT投資需求。“SG186”工程與集約化管理思想拉動了應用需求。國家電網公司在“十一五”信息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在全系統實施公司信息化“186”工程(簡稱SG186工程),并將構筑“縱向貫通、橫向集成”一體化企業級信息集成平臺作為“實施重點”。與此同時,電力企業“集團化”運營思想的確立,要求構建基于數據交互暢通的IT環境,打破原來各業務系統縱向條塊分割的狀態,并強調系統間的業務功能協作,進而促進職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協同化管理轉變。
“186”工程實施與集約化運營思想的確立推動了IT應用需求的進一步增長。
另一方面,隨著電力企業生產和營銷管理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由粗放的定性分析管理向精細的定量管理的轉變,電力信息化也顯露出勃勃生機。上海電力公司的ERP成功上線,讓更多的電力企業對定量的精細化管理充滿了信心。
資產管理系統、企業級數據中心、企業門戶系統是2007年電力行業信息化投資增長較快的領域。
2007年電力行業對企業級數據中心的需求空間依然很大。電力企業的數據中心是企業核心信息資源的加工、存儲和保護中心。企業決策人通過數據中心的信息進行運營決策分析;管理人員通過數據中心的數據產生各類生產報表和報告;用戶通過數據中心的信息查詢與自己有關的帳單和相關信息;電力市場的電價信息通過數據中心發布等等。
資產管理系統(EAM)依然是2007年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熱點。EAM帶來的兩大價值就是降低成本和安全運行。電廠是典型的資產密集型企業,企業的絕大部分資產是設備。對設備的運行維護,降低檢修時間,延長發電時間,是電廠生產運行的主要目標。
企業門戶系統2007年電力企業投資的重點。多年來各個電力企業都保留著大量在不同時期開發的專業系統軟件,這些系統相互獨立,數據無法實現共享,從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島”。針對這種情況,建立統一平臺是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電力企業在2007年的重要工作依然是整合已經建設的各業務應用子系統,建立企業級的統一信息平臺。企業門戶系統是企業實現整合和應用集成的最佳途徑之一。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